
記得某一次在洗手間聽到有老人家一直在唉唉叫,原來是一位長輩,無法順利蹲下去上廁所,所以一直倒抽氣,還邊叫痛,過了一會兒,又開始叫,甚至還開口請外面的朋友進去廁所幫忙扶一把!我隨即領悟:原來是關節炎!
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日趨年輕化
事實上,的確有許多人受到關節不適的困擾,其中又以「退化性關節炎」為全世界最常見的關節疾病。退化性關節炎是因軟骨結構受損,出現紅、腫、熱、痛、關節僵硬、活動度降低等現象,進而導致骨刺的發生,嚴重時甚至需要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根據統計,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生率,50歲以上為20~30%、65歲以上約為50%,70歲以上則高達70%,且女性的發生率遠高於男性。
在過去,年長者確實是退化性關節炎的好發族群,不過現在卻不再是老人家的專利了。由於退化性關節炎的危險因子包含:肥胖、過度使用關節、關節曾反覆受傷、常提超過5公斤重物、常穿高跟鞋等,所以像腳踩三吋高跟鞋再肩背大包包的女性、需要一直重複相同動作的生產線工作人員如打字員、牙科醫師,以及經常搬重物者、勞力工作者等皆是高危險群。臨床上還曾發現有一名13歲國中生因為很喜歡甩頭,結果頸椎竟出現骨刺!由此可知,關節炎患者已日趨年輕化,你、我都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成為退化性關節炎高危險群。
關節炎的預防與保養
■適度運動
適度運動可以訓練肌肉及肌腱的強度,強化關節軟骨的韌度,並對骨密度有幫助。就關節炎患者來說,亦鼓勵做適度的運動,才不會讓關節越來越僵硬,甚至萎縮,建議選擇既能改善體力又兼顧關節伸展、柔軟度的運動,如緩慢的伸展體操或走路、太極、基本瑜伽,以及游泳(溫水為佳)等都是安全性較高、適合從事的運動。
■控制體重
體重維持在理想範圍內,就能減輕關節的負擔!研究指出,BMI值下降2個單位,罹患關節炎的風險即可減少五成,所以減重不只可以使人身型美麗,還能讓人健步如飛喔!
■保護關節
平時要注意關節的保暖,盡量避免穿高跟鞋,以及長時間跪或蹲的動作。若關節受傷,就一定要多休息,才能加速傷處的修補及痊癒,同時要避免過度按摩,以免造成反效果。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均衡飲食是最基礎的養生法則。想要好好照顧關節,就要少吃一些容易引發發炎反應的油炸類食物,建議多吃富含天然抗氧化營養素如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的新鮮蔬果,對維持體重也會有所助益。
關節炎的營養素調理
日前新聞報導指出,由於健保已不給付胃藥,所以許多關節炎患者尤其是老人家,因常吃關節止痛藥而吃出胃病,甚至產生胃潰瘍、胃出血的症狀,因此千萬不要依賴只能治標的止痛藥,而忽略了固本的飲食保養。
關節軟骨的成分中含有葡萄糖胺、軟骨素和膠原蛋白等,關節炎患者及其高危險群可以直接補充此類型營養素的方式來加強對關節的照顧。2008年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中重度關節炎患者每天補充1500毫克的葡萄糖胺及軟骨素,對增加關節軟骨厚度與改善關節炎不適症狀都有很明顯的成效。另外,由於關節炎同時也是一種慢性發炎疾病,而魚油中的Omega-3不飽和脂肪酸是天然的抗發炎營養素,因此建議關節炎患者,平時除了可多吃深海魚外,更可選擇補充高品質、高安全性以及具有國家認證的魚油來減輕疼痛現象,藉此來擺脫對止痛藥的依賴。
人活著,就是要動,然而關節一旦受損,就會令我們的活動受到阻礙,所以一定要及早保養我們的關節。只要用對保健方法,再配合攝取正確的營養素,必可讓您活動自如、健步如飛!
骨骼疾病的常見迷思
●「骨質疏鬆症」與「退化性關節炎」都一樣吧?
「骨質疏鬆症」是因骨骼中的礦物質過度流失所致,尤其是鈣質,會造成骨骼沒有承受重量或撞擊的能力;「退化性關節炎」所指的是關節軟骨的流失或破損。
想要改善骨質疏鬆症就要增加鈣質的攝取,而想要改善關節炎則是要多補充葡萄糖胺和軟骨素,萬一骨質疏鬆症併有關節炎時,兩種營養素都需要加強,才能同時兼顧。
●只要換人工關節,就不用再繼續保養關節了?
換人工關節是指針對受損極為嚴重的關節進行手術置換。人體骨架中有許多關節,較常產生關節炎的關節部位有膝關節、踝關節、髖關節、脊椎以及肩關節等,一旦有某處需要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其實就是在警告您要趕緊照顧好身上其他的關節部位,以免造成日後行動不便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