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視年輕化問題日趨嚴重
現今工業化的社會雖然提供人類很多的便利,但在每天大量使用電腦、看電視、閱讀、玩電動遊樂器的情形下,卻使得近視問題有年輕化的趨勢,6、7歲就近視四、五百度的兒童愈來愈多,造成日後變成高度近視的機率大增。門診中曾有一個4、5歲的小朋友,父母察覺到他常常無故跌倒、去撞牆壁,一經檢查,才發現他的近視竟已高達六、七百度!由於有許多父母平日要上班,會把小孩交由祖父母來帶,當大家看電視時,小孩子也跟著一起看,沒有特別注意的話,就會產生近視的情形。
護眼7大須知
◎養成良好閱讀姿勢和習慣
◎光線充足的閱讀環境
◎每年1-2次定期眼部檢查
◎正確配戴眼鏡
◎適度運動及休息,多看遠物
◎充足的睡眠
◎注重營養攝取
高度近視易導致眼睛病變
根據統計指出,台灣學童的近視盛行率在國小一年級大約為20%、六年級為60%,國中三年級為77%,高中三年級為85%,大學則高達93%,高度近視(600度以上)的盛行率同樣驚人,台灣的「高近視率」已是世界第一,令我們不得不正視這個問題。
要特別強調的是,並非戴了矯正眼鏡,近視就不會再加深,也不是做過雷射手術後近視就會從此消失,像高度近視者可能會有視網膜裂孔的狀況,仍需定期檢查。
高度近視會使眼睛提早老化,容易引致許多併發症,如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等。臨床上曾有一個案例:一位音樂老師很喜歡跳舞,有一次跳舞跳到一半時,眼睛上半部的視野突然消失,情況相當嚴重,經檢查後判定是因她的高度近視達到1200度而引發視網膜剝離的症狀。事實上,高度近視者出現視網膜剝離的機率,比正常人高出30-40倍,建議最好定期做追蹤檢查,一旦眼前出現黑點或像髮絲等飄浮物的現象、或突然看不清楚時,就需趕緊就醫,愈早發現、愈早治療,治癒的機會就愈大。
常見眼科疾病與保健之道
■飛蚊症 眼前總覺得有類似蚊子、蒼蠅、黑點等物體在飄浮,想伸手去抓卻抓不到,即是所謂的「飛蚊症」,這是因為老化或高度近視,導致玻璃體液化,進而產生混濁的現象。除了應盡快做檢查外,更必須攝取充足的營養,並且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適時紓解壓力,避免過度疲勞。
■乾眼症 乾眼症是指眼睛淚液分泌不足或異常,無法保持眼球表面的濕潤所造成,患者的眼睛通常會出現乾澀、紅、癢,以及有異物感、灼熱感等症狀。乾眼症常見的病因包括:眼瞼炎、砂眼、缺乏維他命A、紅斑性狼瘡、化學藥品灼傷等;此外,更年期婦女因男性荷爾蒙分泌減少,所以也容易會有乾眼症的問題。
乾眼症治療方式
◎補充人工淚液◎多喝水、多眨眼
◎充足的睡眠
◎於空調室內放一盆水
◎均衡的飲食
◎補充營養素如抗氧化維生素A、E等
■青光眼 眼球內的壓力過高,使視神經受到壓迫,導致視力障礙,便是「青光眼」。青光眼大約可分為二種:因房水分泌過多所造成的「開放性青光眼」,以及因房水排出管道(隅角)阻塞或狹窄,使眼球內壓力急速上升而導致的「閉鎖性青光眼」。最近已有研究報告指出,青光眼患者可以藉由銀杏、B群的補充來減緩視神經的惡化。
■白內障
白內障是因水晶體惡化、透明度變差而產生混濁現象,造成視力變差;手術治療植入人工水晶體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方法。老化雖然是白內障的主要病因,不過白內障目前也有年輕化的趨勢,像新竹科學園區就有一些30、40歲的年輕工程師,因經常在中午時打高爾夫球,強烈的紫外線曝曬下,導致罹患了白內障。另外像糖尿病、大量服用類固醇藥物等亦會引發白內障。預防方法包括:外出時戴太陽眼鏡、帽子或撐傘來防止紫外線和高溫,以及使用抗氧化劑。
白內障是因水晶體惡化、透明度變差而產生混濁現象,造成視力變差;手術治療植入人工水晶體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方法。老化雖然是白內障的主要病因,不過白內障目前也有年輕化的趨勢,像新竹科學園區就有一些30、40歲的年輕工程師,因經常在中午時打高爾夫球,強烈的紫外線曝曬下,導致罹患了白內障。另外像糖尿病、大量服用類固醇藥物等亦會引發白內障。預防方法包括:外出時戴太陽眼鏡、帽子或撐傘來防止紫外線和高溫,以及使用抗氧化劑。
■糖尿病眼疾 糖尿病常會合併神經病變、腎臟病變、高血壓,以及容易產生白內障、暫時性近視、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大致可分為:背基性型病變和增殖性型病變。目前有血糖控制、藥物、雷射治療、手術及營養療法等治療方式。
■黃斑部病變 在歐美國家,黃斑部病變是造成失明的主因。黃斑部位於視網膜的正中央,是視網膜最重要的部分,黃斑部雖只佔視網膜的5%,但人體95%的精細視力如閱讀、開車或穿針線都需倚靠它。黃斑部病變的患者一開始會感覺視力變差,接著會發現眼中的影像變形或線條扭曲、敏捷度下降、對光敏感、開車和閱讀變得困難。黃斑部病變可區分為:乾性黃斑部病變──發現有黃白細小沉積物出現在黃斑部,一旦惡化就會轉成濕性;濕性黃斑部病變──不正常的血管出現在黃斑部,從這些血管滲漏出來的血液,流經的地方會對於視力產生嚴重的影響。
黃斑部病變的原因有很多,除了與老化有關外,還有像家族中有罹患黃斑部病變者、高血壓、抽菸、飲食不均衡及過度的紫外線照射也都是原因之一。另外,高度近視亦會引發黃斑部病變,有許多年輕人經常用眼過度、壓力太大,促使黃斑部提早退化。門診中就有一名40歲的高度近視者,某一天視野中央突然看不到,甚至無法開車,檢查後即發現他有視網膜下血管增生並出血的現象。
目前黃斑部病變所有治療方法(含雷射及手術)都無法達成完全治癒,甚至可能在治療當中損及其他健康組織,因此,做好預防保健工作即是首要之務!
葉黃素與玉米黃素 有效保護視網膜
黃斑部是感光細胞聚集的地方,而藍光、紫外線卻會對視網膜造成傷害,破壞黃斑部組織。葉黃素與玉米黃素是唯一存在人體眼部視網膜黃斑部的類胡蘿蔔素,它們可以過濾藍光、紫外線,減少其對視網膜的傷害。但葉黃素與玉米黃素會隨著老化逐漸流失,人體又無法自行合成,所以就需要加以補充。研究指出,葉黃素不僅可降低黃斑部病變的發生機率,還能改善白內障、乾眼症,以及減緩近視加深速度。
做好抗氧化工作 捍衛靈魂之窗
除了葉黃素與玉米黃素可預防黃斑部病變外,抗氧化維生素A、C 、E、β胡蘿蔔素、礦物質如硒、鋅也都能改善視網膜退化的現象,適當補充即可降低20%罹患眼部疾病的機會,尤其像白內障患者眼睛的水晶體內維生素C含量特別少,就需要特別加強。此外,還有像含DHA的魚油,亦可發揮保護視網膜的作用。
最後再次提醒大家,想要擁有一生好眼力,平日就需避免曬太陽、高溫、過度用眼,並且定期做視力檢查,更重要的就是補充抗氧化營養素。預防工作愈早開始效果愈好,如此才能享有未來健康無虞的自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