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星期三

退化性關節炎




隨著年紀增加,許多銀髮族常會有行動日漸不聽使喚的問題,然而現在卻有愈來愈多30、40歲的青壯族,也出現了肩膀酸疼、腰酸背痛、膝蓋酸軟無力等症狀,小心!「退化性關節炎」可能已找上門了!   


關節退化源自軟骨的過度磨損,而軟骨是構成關節的主要成分,它能吸收振動,減少走動、運動時骨頭之間的摩擦力,若軟骨被破壞了,就會造成關節的退化,進而引起關節發炎。 事實上,不一定要等到照x光片才能知道關節已有磨損,有時從身上的一些小症狀就可以得到關節退化所發出的訊息。以最常見的膝蓋退化為例,若將手掌放在膝蓋上,可以發現膝蓋在活動時會有「沙沙」的感覺,就是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一項有力憑據。


關節退化發出的求救信號

◎早晨起床時感覺關節僵硬

◎關節處出現痛、酸、麻的現象

◎無法久站或走路時感到不適

◎氣候轉變時,關節處就會酸痛

◎上下樓梯有困難

◎蹲不下去

◎活動關節時喀喀作響

◎關節變大或變粗
承受壓力大 促使關節提早退化   
您一開始提著1公升的水時,不會覺得有什麼困難,但不到半小時可能就會出現酸痛感覺。由此可知,我們的關節除了無時無刻要負荷身體的重量外,隨著活動的改變(如走路、上下樓梯、跳躍等),還會因重力加速度而再增加關節所承受的重量,進而加速關節磨損,另外像缺乏運動或過度運動、肥胖、曾受過傷等,也都會使關節軟骨提早退化。
試算關節所承受的重量壓力
假設您的體重是50公斤
‧站立時:50公斤 ×1 = 50公斤
‧走路時:50公斤 ×4 = 200公斤
‧爬樓梯時:50公斤 ×7 = 350公斤
‧跳躍時:50公斤 ×15 = 750公斤
人工關節也有使用期限  
人的膝蓋關節壽命約為60年,但因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年輕人出現關節退化的問題愈來愈常見,在「國人肌肉關節疼痛問題」調查中發現,幾乎所有民眾都有肌肉關節酸痛的經驗,而且有高達92%的人表示,關節的問題已經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在台灣,保守估計每年因膝關節退化而動人工關節手術者約有7000~8000人,雖然科技進步,「真的」關節壞了,還有人工關節可以替換,但人工關節也是有「壽命」的,15年的有效期限一過就得再換一次,若在中年時期已開過刀,還不趁早保養關節的話,未來恐怕就要面臨再多挨一刀的風險。
如何全方位照顧關節的健康
■體重控制
過度肥胖會使關節的負荷過大,容易使關節受傷,因此體重控制即是預防退化性關節炎的首要工作。
■適度運動
適度的運動可使關節周圍的肌腱強壯、穩定關節,更可加強關節滑液的流動,保持濕潤並供給軟骨營養。但建議選擇游泳、騎腳踏車等不承重又能保持正常肌力的運動,避免爬山、慢跑、網球、籃球等激烈性、具衝擊性的活動,以降低關節受傷的機會。
■減緩疼痛
針對減緩關節發炎疼痛,最常被使用的就是非類固醇抗炎藥(NSAID),止痛效果雖不錯,但長期使用就要小心副作用,如消化性潰瘍、下肢水腫、腎臟功能的損傷等,因此最好不要過度依賴藥物。建議不妨可以藉由水中運動、泡水來緩解止痛,減少壓迫感,或是使用熱敷來止痛,以及按摩與關節相連的肌肉來達到放鬆的效果等。
■營養照顧
照顧關節的最佳長久之計,即是目前最受歡迎的「葡萄糖胺和軟骨素」營養補充療法。葡萄糖胺是維持關節軟骨健康與修補的重要元素,有「關節潤滑劑」的美譽之稱;軟骨素則可以維持軟骨中的水份,讓軟骨擁有如同海棉般的彈性,葡萄糖胺和軟骨素併用時,將充分發揮相輔相成的作用,不僅可健全關節結構,更能有效減輕關節發炎時的疼痛感。   
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往往在天氣轉換或身體疲憊時,容易出現關節發炎的現象,這是因為在關節處產生了許多的自由基,導致出現紅、腫、熱、痛的情形。在新鮮蔬果中含豐富的抗氧化營養素,如維他命A、β-胡蘿蔔素、維他命C、維他命E等,即可以降低自由基所帶來的不適症狀,因此平時多攝食蔬果,或善用合併多種抗氧化營養素的營養補充品,皆是很不錯的選擇。此外,魚油中的omega-3脂肪酸(EPA、DHA),亦可以減少體內發炎前驅物的生成,抑制前列腺素(PGI2)的產生,臨床上就發現,魚油對於改善關節發炎,效果也相當好。   
關節的健康是活力的關鍵,想要活動自如,就要儘早從各方面做好關節保養工作。